3考SAT,我终于取得理想成绩
大家好,我是来自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的James,在去年12月的SAT考试中,取得了1530分的满意成绩。下面,分享一些我的SAT学习经验,希望对其他正在备考的同学有所帮助。
关于各科学习的想法
01阅读
在基本功上,我认为一定要加强词汇和语法上的积累,有助于解决“读不懂“这个问题。备考初期,在阅读上,我常遇到一些生词,尤其那些对文本理解至关重要的动词;在语法上,不同语法成分也极易混淆,导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把握文本大意。
俗话说“要想富,先修路“。经历6月首考失利后,我意识到不能盲目刷题,要从根本上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。首先确保能精准理解文章内容,尤其是在关键部分,要做到分毫不差,绝不能再出现读完一遍又得返回去重读的状况。只有这样,也能保证诸如词汇题、主旨题、目的题等不会失分,进而为冲击高分筑牢根基。
于是,我开始背诵名师汇的SAT初级词汇和核心词汇,同时把做题中遇到的生词记录在了单独的一个word文档上(重点关注词汇题里的词汇和动词,考前可以打印出来,在飞机上多看看)。语法方面,我利用了一个专门为SAT准备的长难句手册,针对不同的语法成分划分出了十几个练习模块,平均每个模块有二十几个长难句练习。我用了十五天时间刷了一遍,然后二刷,逐渐摸索出了分析句子的正确步骤。这使我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,犹如用汽车代替了徒步行走,畅快又高效。
解决了“读不懂”这个问题,紧接着需要攻克 “想不通”这一难关,也就是如何去识别和理解文章逻辑的问题。来名师汇之前,面对削弱支持题、逻辑填空题等侧重逻辑理解的题目,我往往凭借“感觉”在选项处先脑补一个认为合理的答案,然后再去找到与之对应的“答案”。这种方式存在明显弊端,倘若文本的逻辑思路恰好与我的一致,就会答对;可一旦遇到逻辑复杂、难以捉摸的文本,很难单凭感觉做对。而且,在进行错题分析时,我常常陷入自我思维的怪圈,总觉得自己答案有理,经常忽略背景信息中给出的关键条件。
来到名师汇后,在刘鑫鹏老师的一对一指导下,我意识到一定不要自己先带入答案,要根据已有条件之间的关系去推导答案。以逻辑填空题为例,初期不熟练时可以借助一张图,写清楚条件是什么,关系如何,再根据填空前的语句,判断是求因还是求果,再基于前面梳理的条件进行推导,从而得出答案。熟能生巧之后,做此类题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。
总的来说,我深刻体会到“欲速则不达”这句话的真谛。如果只关注得出答案这一步,而忽略了对文本内容、结构、逻辑三者的宏观理解,是走不远的。
02文法
文法上,我认为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做题,大约13分钟左右,保证全对。对于我而言,最头疼的是文法后半部分的translation和黑点题。我的writing曾有一次考了700分、还有一次是690分(8月SAT我错了两道黑点题,导致最终仅取得1470),成绩报告均显示expressing idea(translation和黑点题)失分严重。
后来,在名师汇刘芸老师的一对一辅导下,我着重梳理了translation背后的考点,积累了大量连接词并了解其用法。我觉得在做translation这类题时,最好能快速把全文通读一遍,这样能更好把握整体的逻辑。对于黑点题,我也意识到必须格外留意选项内容,比如一些特点描述是否与note里的内容相契合。
综上,这意味着我必须分配给语法更多时间,而这也是我冲击高分的关键。
我的数学是仅次于文法的短板。在8月考试中,我的数学仅取得770分,错过了出分的机会。之后,我报名了张钒硕老师的数学一对一课程。学习期间,张老师针对我之前积累的错题,以及难题合集中的错题进行答疑。他会对每一道错题展开详细讲解,同时复习题目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。这样能保证我基本见到了SAT数学常考的各类题型,考试时不会很慌。
此外,张老师重点强调了计算器在SAT考试中的重要作用,熟练使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答题效率。他教了我一些Bluebook里Desmos计算器的 “隐藏技能”,比如在考试中遇见好几个点坐标时,可以直接使用计算器的table功能得出线段的表达式。
最后我想强调,大家一定不要对SAT数学掉以轻心。虽然经历了阅读Module2的高强度思考,大脑比较疲惫,但数学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。我认为数学两个Module务必检查1-2遍。比如12月的考试中,我在做数学Module1时,由于刚完成writing部分感觉较好,有些放松警惕。幸亏在检查时发现了两个错误,避免了严重失分。建议大家在做题一定要注意填空处的前一句话,注意是否要带百分号、小数部分保留到几位等细节,这些往往对最终成绩产生关键影响。
一些关键的备考细节
01一定要有合格的心理素质
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结果,都要沉住气,不要放弃。我12月跟着考团去澳门考SAT,在考前参加了模考,结果很不理想——比自己预期的要低40分,连1500分都没达到,这着实让我很受打击,有一瞬间甚至失去了考试的动力。但我还是认真分析了每道错题,没有被消极情绪左右,使自己的心态在考前总体稳定下来。由于是最后一次考SAT,那一晚我有点失眠,第二天早上也没能以很好的状态去考试。但是,有时候我们就是要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,不管发生什么,一定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。
其次,在考试中要有大局观,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,同时全力以赴对待每一道题目。12月考试时,我在Module2一道位置比较靠前的题目上卡了壳。可能是出于紧张,我执着于弄清楚明文本意思,结果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。最后,我决定先跳过这道题,做后面的题目,尤其是把分值大的语法部分反复检查。等到最后,我再用剩下的时间做那道难题,并对其它题目进行检查。至于最后一两道拿不准的逻辑填空题,我并没有在上面花费过多精力,因为我的策略就是保证简单题一定不出错,难题可以放走几道。
02调整好备考节奏
考前一个月,我认为就要开始单词的积累以及知识点的复习,同时回顾错题(强烈建议准备错题本)。考前两周,复习完错题后开始刷真题,一定要吃透错题,积极答疑。从这个阶段开始,要逐步调整作息时间,每天早上最好抽出两个小时进行模考,模拟考试的频率,一般来说一天一套较为合适,偶尔也可以一天两套,但切不可盲目刷题。套题优先做时间较久远的,把最新的留到考前做。考前一周可以再集中复习下模考中的错题,之后继续进行模考,不过这时候可以适当放慢节奏,节省体力。考前两天我选择了吃好喝好,尽情享受酒店美味丰盛的早餐(我有点吃货属性),帮助自己放轻松。总之,有压力时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,及时调整节奏,不要总是绷得太紧。
03分配好时间精力
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,因此我认为尽量不要在早上或者晚自习时段,集中进行单词背诵以及知识点梳理。可以把这些工作留到无法高强度思考的碎片时间里,比如犯困的午后、晚上睡前半小时,甚至是坐飞机的时候等等。要把状态最好的时间段留给模考和难题复习,这样可以既合理分配精力,又不浪费时间。
最后一些想说的
我觉得SAT很好的一点就是可以反复考,给予了较大的容错率。两场考试之间的间隔也足以让大家去开启一段为期几周的集中复习。只要心里有着明确的目标,我觉得一定要去拼一下。在备考SAT过程中,我的实考成绩曾一度下滑,也一度想放弃,但好在还是坚持了下来。一时的失利不算失败,放弃才是。
以上就是我的分享,祝同学们早日取得理想高分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