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中国际部Kiwi:我找到了高效且省时省力的备考方法!
大家好,我是来自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的Kiwi,在今年3月SAT考试中,取得了1550分的成绩(读写760分,数学790分)。
所谓心得,需先有心,希望用这篇并非心得的学习之得,分享一些我在SAT备考过程中的体会,希望对正在为SAT努力的诸君有所帮助。
阅读
首先,如果你的目标分数是1550+,那么阅读部分就要做对所有词汇题(尤其是Module 2的词汇题,至关重要)。最稳扎稳打的方式就是坚持背完SAT的几千个核心词汇。可惜的是我连每天5分钟多邻国都坚持不下来,所以暂且不深入探讨这种可能。
在考前,我将在名师汇满分班整理的历年词汇题中的生词录入扇贝英语,用一下午的时间强化记忆。3月考试中,发现很多单词出现在了题目中(corroborate,denigrate,arduous等);而且背过的一些生词,在解答其它题目时也派上了用场。这大大加快了我的做题速度,并很神奇地让我之前一直头疼的词汇题,竟然全做对了。通过这次备考经历,我觉得透彻理解历年词汇题,是非常高效且省时省力的备考方法。
另外,很多人都说SAT阅读部分与托福阅读的区别,在于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。因此很多同学(包括我以前)会采用复杂的图和逻辑链条分析不会做的题。诚然,偶尔会遇到个别非常晦涩且充满各种专有名词或时间的阅读片段,但从经验来看,至少90%以上的题目及其选项,一旦完整翻译成中文,正确答案便一目了然。所以,与其将责任归于自己不会逻辑推理,我更愿意相信:无法对文本进行快速且精准的理解,才是阻碍提分的关键短板。
从去年的710分到现在的760分,我的阅读速度在短短4个月内有了显著提升。这一方面得益于日常课内外对各类文本书籍的广泛阅读;另一方面也不离开在满分班6天对考试内容的针对性训练。我并不愿意在高中阶段,花费数月时间,每个周末都抽出大量精力,为一个标化考试(而并非自己的综合语言能力)服务;也不倾向直接裸考(除非你像我的一些朋友一样每周花数十个小时完成AP美国历史 / AP语言与写作相关任务后,随便做SAT阅读就能满分)。所以,SAT的备考其实并不符合越早开始、越早结束的规律;如果允许重上高一,我会选择阅读更多英文书籍。
文法
我觉得学习SAT语法是个非常无聊的过程,从一开始,就盼着能尽快攻克这一部分。我之前的语法基础基本依赖于初中(国际学校)校内以及接触大量英文文本、观看英文视频(主要是Minecraft)积累的语感。所以,即使现在,我仍然无法细数though的词性,也无法解释为何“under which we can hide”是正确的,而“under that we can hide”却是错误的。
SAT考试中偶尔会涉及一些在日常生活里很难碰到的标点符号用法,以及个别稀有语法。而名师汇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,它巧妙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我原有的语感体系当中。尤其是刘芸老师,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仅仅通过5节两个小时的课程(一对一),就让我在做语法题时,每次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几乎全对。
例如,下面是一段课堂内容文档:
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,刘芸老师先是介绍了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(好像叫独立主格);随后又列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,并让我想起了以前接触过的类似句子。这样一个简单但不粗暴的小总结,不仅让我在之后的所有练习、模考以及正考中,面对相关题目能够迅速做出反应,准确作答;同时丰富了我的写作句式,让我在SAT内容以外的表达更加精准凝练。整个学习过程,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题海战术,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,高效又实用。
数学
数学部分,我在做Module 2时一直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,且对错题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。这直接导致我创造了一次730,两次790的成绩。以3月考试为例,当时有一道题涉及相似圆柱表面积比和体积比的关系,我在短时间内毫无头绪,无法快速作答。可事实上,这道题的原题在满分班的数学练习中曾出现过,而且在当时,它就是我唯一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问题。 基于这样的经历,我认为仅仅依靠小蓝书进行学习还不够。为了在考试中更有把握,还需要针对那些难度更高、表述更为刁钻的真题,展开额外练习,确保万无一失。
以上就是我的SAT备考经验分享,希望大家有所启发。